news information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水利部供图(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60年前,河南省林县百姓不认命不服输,在太行山上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2022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将南水提上太行,一渠好水接续润泽红旗渠故乡。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年来,持续扩大调水综合效益,依托南水北调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沿线受水区不断完善配套工程,国家水网加速构建。
随着渠成水到,华北大地上形成了一张张大小不一的区域水网,受水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成为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生命线。
综合效益不断彰显 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以来,水利部指导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实施科学调度,实现了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近100亿立方米的突破性进展。南水北调工程不断扩大供水范围,支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复苏了河湖生态环境,防洪减灾效益明显。
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东线一期工程相继启动泵站,加入调水抗旱行动,南水成为湖北、江苏等沿线省市保障生产生活的“救命水”。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是“钧瓷之都”。“过去制作瓷器用水,都去驺虞河里拉水,河水干了之后,只好打深水井,电费高,水质差,便选择水窖接雨水用。”河南省禹州市供水有限公司神垕水厂董事长王敏霞说:“雨水也不够用,瓷器生产企业只好从30公里外拉水,每吨水近40元,很多企业支撑不下去。”
2015年1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禹州市和神垕镇正式供水,年平均供水396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古镇缺水问题。“现在用南水烧制的瓷器釉表面光滑剔透,品质极佳,产品价格比以前提高了20%到30%。”神垕镇的瓷器生产企业老板高兴地说。
截至今年11月底,神垕镇累计使用南水2004.48万立方米,充足的南水让神垕镇钧瓷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神垕镇目前拥有260家钧陶瓷企业,年产钧瓷150万件以上。各类陶瓷衍生产品年产值就达28亿元。神垕镇先后荣获“全国农村100个小城镇经济开发试点镇”“全国重点镇”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9月,神垕古镇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水北调工程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仅是一个缩影。在江苏省江都市,通过生态倒逼,传统制造业企业主动转型。河南省、河北省关停并转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和养殖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工业。
一泓清水润泽四方,南水北调工程为华北地下水压采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积极助力,有力推进了沿线生态环境治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50余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补水总量90多亿立方米。华北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和漏斗面积增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开始止跌回升。截至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雄安新区供水9134万立方米,为雄安新区建设,以及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优质水资源保障。
今年4月至5月,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政府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开展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补水1.89亿立方米,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了近百年来全线水流贯通。12月9日,北延工程首次启动冬季大规模调水,计划向河北、天津调水2.16亿立方米,调水量创历史新高。
以东中两线为主骨架初步形成国家区域水网
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目前累计输水超58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5亿人。
从万米高空俯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如两条巨龙蜿蜒千里。在水利部的指导下,工程沿线依托东中线一期工程之“纲”,初步织就起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区域骨干水网之“目”,以重点调蓄工程和水源工程为“结”,不断编织出我国从南到北,从城市辐射乡村的两条带状水网。
纵向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与横向的长江、黄河、淮河自西向东相交,绘就一个大写“丰”字。2021至2022年度,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再创历史新高,超92亿立方米。
在江苏,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入江水道、徐洪河等开放式河道,串联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如一个麻花辫,有效提高了江苏境内受水区供水保证率。
在山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干线工程及配套工程体系,构建起山东省T字型骨干水网格局,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全面构建“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总体布局。
在北京,沿着北五环、东五环、南五环及西四环的输水环路,北京市累计接受南水84亿立方米,1500万人受益。全市构建起“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
在天津,82亿立方米南水让1400万人受益,天津市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线一期工程、引滦输水工程一横一纵为骨架横卧的十字型水网。
在河北,南水让3200万人受益,500多万群众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未来,河北还将构建“南水、水库水、地下水”三水联调、“两纵八横、多库群井”的配套工程体系。
在河南,南北一纵线、东西多横线的供水水网覆盖南阳、平顶山等11座省辖市及41座县级市,受益人口2600万人。“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的河南现代水网蓝图已绘就。
如今,以南水北调东中两线为主骨架的国家区域水网已显现雏形,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初步形成。
推进后续工程规划建设 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是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水利部加强协调,统筹调度,全力推动引江补汉工程建设。
坚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水利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指导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规划建设运营重大需求、水产业链安全和企业长远发展,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和成果转化。
引江补汉工程采用深埋长距离大口径隧洞输水,是我国在建长度最长、洞径最大、一次性投入超大直径TBM设备最多、洞挖工程量最大、引流量最大、综合难度最高的长距离有压调水隧洞。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提前谋划有效应对。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组织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TBM选型、优化及智能掘进系统研究”等科研攻关课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破解工程建设难题的“金钥匙”。目前,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建设即将转入洞挖施工新阶段。
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后续工程规划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线引江补工程,依法合规推进沿线调蓄工程规划实施,实施好防洪加固工程。同时,优化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布局方案,加快推进可研审批。深化西线线路比选和有关重大专题研究,加强战略合作,大力推动西线工程前期工作,力促工程早日决策立项。
水网建设起来,将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水利部将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的要求,加快后续工程前期工作,早日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强已建工程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推动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余璐 责编:菅贞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