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500亿方南水 绘就人民美好生活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07-22   内容来源:集团公司网站
分享

本站讯 截至2022年7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入总干渠水量突破5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黄河一年的水量,工程受益人口超过8500万。

水利部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公司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对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守牢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底线,着力发挥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作用,为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沟通了长、黄、淮、海四大流域,与东线一期工程一起,初步构筑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全面通水以来,通过实施科学调度,中线一期工程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90亿立方米。在做好精准精确调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汛前腾库容的有利时机,挖掘工程输水潜力,向北方多调水、增供水,2020年、2021年中线一期工程供水量连续两年超过规划多年平均供水规模。特别是2021年,面对特大暴雨袭击、新冠疫情反弹等多重挑战,工程管理单位通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准调度工程,实现中线工程年度调水突破90亿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21%。中线工程供水已成为沿线大中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北京城区七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河南、河北两省的供水安全保障水平都得到了新提升。随着中线后续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工程效益将得到更充分发挥,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将得到新的提升,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配置格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有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供水水质优良,口感佳,有效提高了受水区群众的获得感,有力保障了受水区群众饮水安全。

通过长期持续加强水源区水质安全保护,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通水以来供水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标准及以上。北京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毫克每升。天津市主城区生活用水全部为南水。河南省11个省辖市用上南水,其中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基本告别饮用黄河水的历史。河北省沧州、衡水、邯郸等地区,500多万群众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中线工程供水已由规划时的补充水源跃升为多个重要城市的主力水源。同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程还通过不断完善的配套水网向农村地区供水,随着全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大力推进,中线工程将进一步润泽受水区的千万寻常农村百姓家。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切实巩固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障了受水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成为百姓普遍点赞的民生工程和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

生态效益显著发挥

绿色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和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中线一期工程通过规划引领,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最大程度保护和恢复生态原貌,形成了一道千里绿色生态廊道。水到渠成,通过向沿线50多条河流湖泊生态补水,串连起沿线的山水林田湖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态系统。截至7月22日,已累计生态补水超过89亿立方米,受水区特别是华北地区,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效果明显。

由于长期超采,华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地下水漏斗区,引发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问题。2016年以来,中线一期工程充分利用丹江口腾库容防汛,将洪水资源化,向沿线河流生态补水,持续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目前,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多年下降后实现连续两年回升,浅层地下水总体达到采补平衡。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89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65米。

中线工程有效改善了北京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向十三陵、怀柔、密云等水库存水,有效扩大了水域面积,2021年10月1日,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35.79亿立方米,创造了新的纪录。永定河多年干涸断流,一度成为“沉睡的河”,2021年8至9月,中线工程通过北京段大宁调压池退水闸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助力永定河实现了1996年以来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

20世纪80年代起,白洋淀多次“干淀”,近年来,河北省统筹南水、黄河水和水库水,向白洋淀生态补水,淀区面积由补水前的17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250平方公里左右,有“华北之肾”美誉的生态湿地功能逐步恢复。“百泉之城”邢台市沉寂多年的泉眼陆续复涌,七里河成为市区群众新的休闲打卡地。生态园、园博园、旅游发展大会等在河北沿线应运而生。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用水,初步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截至2022年7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雄安新区供水7800万立方米,为雄安新区建设,以及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优质水资源保障。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贯穿京津冀豫,形成了水系互联、互通、共济的供水格局,源源不断的新增优质水资源,盘活存量水资源,挖掘和释放受水区优势经济资源要素潜力,实现南北之间各类经济资源要素的畅通流动、优势互补,有力助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沿线受水区置换出大量地下水和地表水,使农业、工业、生活及生态环境争水的局面得到缓解,原来被挤占的农业水量退还于农业,显著增强了农业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沿线地区农田灌溉保证率,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生产效益大大提高。今年5月份以来,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七成,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地方水利部门科学调度大中型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最大限度保障灌区灌溉用水。截至6月底,河南全省抗旱供水11.16亿立方米,累计渠灌面积超过1000万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在维护区域水资源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工程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前,水利部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公司正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和南水北调工程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落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抓紧组织做好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各项工作。2022年7月7日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水利部将以此为契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以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编:瑶薇

  
  • 举报平台

  • 官方微信公众号

鄂ICP备2022018035号 版权所有: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网站统计: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1361329位嘉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