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帷幕。
一年来,在水利部、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坚定“志建南水北调、构筑国家水网”初心使命,锚定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引江补汉工程目标任务,把主题教育同工程建设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探索实践的强大动力,如期推进引江补汉进入主体隧洞施工,顺利推进各项前期施工准备工程,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引江补汉,坚持将引江补汉工程打造为安全工程、精品工程、绿色工程、智慧工程、阳光工程。
打造标杆样板引路
引江补汉工程对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具有标志性意义。率先开工的出口段工程,对于其他标段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如何开好头起好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决定以标杆建设引领全线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可借鉴可复制的建管模式样板。
6月27日,在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安乐河工区,在混凝土罐车和混凝土输送泵车的隆隆声中,作业人员正进行主洞洞口渐变段的衬砌施工,主洞施工已经完成进尺183米。在桐木沟检修交通洞工区,洞挖施工完成进尺558米。
“初始即严、一严到底。”江汉水网公司建管三部主任尹建勋说,“我们全面推行施工过程标准化管理,坚持首件评估,样板引路,试验先行,推进智能建造,初步构建起完备的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设计和施工单位保证以及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工程管理体系。”
进入出口段安乐河工区,全封闭的自动拌合系统、数控综合加工厂、全封闭骨料加工系统映入眼帘。通过集中布置附属设施,施工单位实现了集中管理,为全面推行“首件制”创造了条件。精心准备,认真做好第一仓混凝土、第一批钢筋加工,以“首件工程”样板示范为引领,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作业面配备先进的多臂凿岩台车、智能二衬台车、自动养护台车和液压自动栈桥,相互配套的全机械化设备,保证了施工效率、质量及作业安全。”施工单位负责人苟三江说,这是严格落实江汉水网公司推动隧洞施工智能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需要,最终达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效果。
洞室开挖安全隐患多。蔡永斌是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每天进洞巡查临时用电等安全事项。江汉水网公司要求参建单位配足、配强安全管理人员,强化现场安全巡查、日常检查和隐患问题整改,通过严厉的问题督察追责机制,形成高压严管态势。
“我们对重点部位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力度,建立分级管控清单,实现‘一标段一清单’。”黄河工程咨询监理公司总监理工程师赵文涛说,通过开展施工作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规范现场各项作业流程,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在安乐河工区,一个集安全教育体验、文化宣传、智慧工地及会议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引人注目。施工单位充分利用物联网、5G、AI和BIM建模等技术,推进数据共享和安全、质量智慧管理工作。
“物料管理全过程记录,直观反映工程形象进度,可展示各类技术方案并生成模型。”施工单位负责人说,这种“先导式”监管,采用人员实名和车辆设备轨迹定位系统,建立在线实时监管平台,可实现远程监测和预警,从传统的被动监管到主动监管转变。
有了样板的引领,引江补汉出口段工程建设迅速步入正轨。江汉水网公司及时启动了引江补汉前期施工准备工程,包括9条施工支洞、16条进场道路、8个弃渣场和相应的弃渣运输道路及4个料场开采运输道路等。目前,前期施工准备工程中标单位相继进场开工,为引江补汉主体工程全面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志建南水北调,争创一流工程。”在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施工单位开展的为期5个月的劳动竞赛活动激发了工人们的斗志,各个班组之间、各个场区之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厚植绿色生态为先
绿色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底色。
引江补汉工程跨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三峡风景名胜区等,如何按照绿色发展要求,文明施工、规范管理,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是树立引江补汉工程新形象的前提。
骄阳似火,出口段安乐河工区车来车往,放眼望去,施工现场并没有尘土飞扬。原来,环保理念体现在一些细节上,自动拌合系统、数控综合加工厂和骨料加工系统实现了全封闭,砂石骨料仓库上方配置了喷淋系统,洒水车、雾炮车定时作业,洗车池杜绝了运输车辆带泥上路。
南水北调集团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制度,将环保设计与周边地形地貌充分融合,始终围绕生态保护、节能降碳、污染防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从源头设计上打造具有南水北调特色的绿色生态工程。
“我们先后与地方协调推进了2个生态敏感区选址、汉江中下游5条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工程沿线10个弃渣场变化位置选址确定等诸多工作,实现了生态环境设计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江汉水网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李占京说。
江汉水网公司成立专门的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严格落实引江补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全面响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意见要求。
在安乐河生活营地,生活废水全部被收集起来,经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再用于工区绿化、道路洒水降尘,实现了循环利用。在混凝土拌合站,施工单位通过采用“沉淀池+中和池+清水池”工艺处理碱性废水,实现了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
“在出口段两个工区,生活生产用水全部回收利用,实现了一滴污水也不外排的环保目标。”建管三部环保专员张阳光说,他们还与丹江口市签订协议,由专业机构上门回收生活垃圾和废油液体。
江汉水网公司把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对施工单位的考核内容,严格管理引江补汉出口段工区弃渣场,安全堆放渣土,表面覆盖绿网,打造“生态典范”弃渣场。永久和临时边坡采取挂网喷护,生态复绿。
环保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功课。出口段开工后,江汉水网公司迅速召开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专题会,加强与地方的协作和沟通,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络机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我们的目标是争创‘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和‘中国生态文明奖’。”高必华说,为此,江汉水网公司推动现场建管部、各参建单位建立并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弃渣场及料场管理规定等制度体系,从一点一滴抓起,用示范带动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绿色发展。
一年来,江汉水网公司与生态环保公司展开合作,在引江补汉工程建立监测监控体系,充分利用数字孪生、遥感测量、在线监控、视频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持续做好环境影响长期跟踪监测与管理,确保全过程各环节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保障移民征迁合规
规划好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是维护移民合法权益,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征地涉及宜昌市夷陵区、远安县,襄阳市保康县、谷城县,十堰市丹江口市等3个市、5个区县,建设征地总面积19672.5亩。
一年来,江汉水网公司坚持以履行国资央企“三个责任”为使命办实事、解民忧,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围绕征迁协调机制、先行用地手续办理、出口段正式用地手续办理、初步设计概算审批等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加大与省市县各级政府协调力度,努力营造良好工程外部环境。
2022年8月2日,江汉水网公司与丹江口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移民征迁包干协议,征地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展开。
丹江口市成立了服务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定了引江补汉工程输水总干线出口段搬迁安置补偿方案。指挥部每周召开工作调度会,研究解决搬迁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各参建人员积极配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征迁工作牵涉面较广,事务繁杂。丹江口市移民服务中心主任王涛、三官殿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陈安林、三官殿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忠清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困难,白天走乡串户做政策宣讲工作,晚上研判征迁矛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经常加班到深夜。
在湖北省及工程沿线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移民征迁工作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成,积累了丹江口征迁经验,沿线地方征迁部门纷纷前来学习取经,为夷陵区、保康县、谷城县和丹江口市等一系列征迁移民安置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引江补汉工程移民征迁涉及区县多、专项类别多、需执行标准多。今年3月,湖北省政府印发《关于调整湖北省引江补汉工作协调小组成员的通知》,将江汉水网公司纳入省级协调小组。宜昌、襄阳、十堰三个地市级和夷陵、保康、谷城、丹江口四个县区级协调机构进一步充实完善。
引江补汉工程连通长江、汉江流域与华北地区,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发挥重要作用。沿线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推进征迁工作。
截至目前,夷陵区、保康县、谷城县内的前期施工准备工程现场勘测定界工作已全部完成,永久用地范围内林地采伐手续办理完毕。自然资源部批复引江补汉工程1058亩先行用地申请,前期施工准备工程先行用地范围内具备开工条件。
坚持科技创新赋能
2022年8月4日至5日,来自水利部、南水北调集团、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设备制造、科研生产、工程施工等40多家单位,院士、专家和与会代表近200人汇聚武汉,为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有效应对多重风险挑战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引江补汉工程采用深埋隧洞输水,是我国在建长度最长、洞径最大、一次性投入超大直径TBM设备最多、洞挖工程量最大、引流量最大、综合难度最高的长距离引调水工程,面临强岩爆、突泥涌水、大断裂、软岩变形、高地温、有害气体等多重风险挑战。
一年来,针对工程特点难点,南水北调集团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指导江汉水网公司深入开展科技攻关,从制度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管理流程指引等相关工作,积极推进“管理实验室”活动试点。
结合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围绕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和公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江汉水网公司大力开展工程技术、建设管理、TBM研究、信息化建设、征迁移民、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调研活动,深入实地调研了新疆、云南等地类似工程现场,为引江补汉工程科技创新工作积累经验,并把好的经验做法提炼、融合、固化成符合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制度。
江汉水网公司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稿)》《江汉水网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等制度,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
先行完成《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TBM选型、优化及智能掘进系统》招标工作。通过深入开展科技攻关,深化科研成果运用,编制完成了TBM主参数和适应性设计报告初稿,立项了《高水头超长有压隧洞水动力特性及水力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数字孪生引江补汉工程是建设数字孪生南水北调的重要支撑,包括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营三个阶段。江汉水网公司聚焦先行先试任务目标,完成勘察设计数字孪生平台和数字化建管系统功能模块开发及上线运行。
一年来,江汉水网公司成立数字孪生建设领导小组,将数字孪生建设纳入重点督办事项清单,先后开展五十余次对外交流,逐步明确建设方案、目标、思路和技术路径,从系统设计和实现效果两个方面不断完善,编制系统操作手册、管理细则及考核指引,加快推进系统应用落地。目前,勘察设计孪生平台已基本开发完成,具备设计成果可视化展示条件,已在江汉水网公司本部内网环境部署试运行。
“强化数字孪生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实现工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流程管控。”今年4月初,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在调研引江补汉工程时强调。目前,引江补汉工程数字化建管系统已完成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7个功能模块开发,并上线试运行。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功能开发和上线试运行,2025年基本建成建设期数字孪生平台1.0版。
习近平总书记说,“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是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开工一年来,面对重重挑战,始终牢记重任在肩。南水北调集团将继续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牢记“志建南水北调、构筑国家水网”初心使命,以拼搏不息的姿态,继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奋力谱写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与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作者:许安强